在廣西柳州,一座總建筑面積達 15 萬平方米的新建住宅小區正拔地而起。作為當地重點民生工程,該項目從規劃之初就確立了 “百年住宅” 的建設標準,對外墻涂料的性能提出了極高要求 —— 不僅要抵御南方潮濕多雨的氣候,還要在長期使用中保持美觀耐用。終,藍翠鳥提供的 100 噸水包砂產品憑借優異表現贏得項目方青睞,而這背后,正是企業突破 “依賴特定原材料供應” 難題的又一實踐成果。
柳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,年均降雨量超過 1500 毫米,且夏季多暴雨、臺風,外墻涂料長期面臨雨水浸泡、霉菌滋生的考驗。項目工程師黃工坦言:“普通涂料在這種環境下很容易出現鼓泡、脫落,我們考察了十幾家供應商,看重的就是產品的防水性和耐候性,以及供應鏈的穩定性! 此前,類似項目曾因某類進口防水助劑斷供導致工期延誤,這讓項目方對原材料供應問題格外警惕。
藍翠鳥的水包砂產品能脫穎而出,核心在于其 “自主可控” 的原材料體系。傳統水包砂生產中,防水性能的保障往往依賴進口的氟碳樹脂,這類材料不僅價格昂貴,還受國際物流、貿易政策等因素影響,供應穩定性難以保證。而藍翠鳥通過三年技術攻關,研發出以國產水性環氧樹脂為基礎的復合防水體系,通過添加自主合成的納米硅烷偶聯劑,使涂層的吸水率降低至 3% 以下,遠低于行業平均的 8%,防水性能甚至優于進口產品。
在骨料選擇上,藍翠鳥也打破了對特定地區天然彩砂的依賴。針對柳州項目需求,技術團隊采用本地盛產的石灰石砂與尾礦再生砂按 7:3 比例復配,通過顆粒級配優化技術,使涂層既保留了天然石材的質感,又增強了透氣性。這種 “就地取材” 的方案不僅減少了原材料運輸成本,還降低了對稀缺礦產資源的依賴,僅這一項就使原材料采購周期縮短了 50%,有效規避了長途運輸可能出現的斷供風險。
為驗證產品在潮濕環境下的表現,項目方與藍翠鳥聯合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戶外暴曬試驗。在模擬柳州雨季的高頻噴淋測試中,使用藍翠鳥水包砂的樣板墻面始終保持干燥,未出現任何滲水痕跡;而對比組使用傳統涂料的樣板,20 天后就出現了局部返潮現象。此外,經過 500 小時濕熱循環測試,藍翠鳥產品的附著力仍保持在高等級 0 級,色彩保留率達 95%,充分證明了其在南方氣候下的耐用性。
“讓我們放心的是藍翠鳥的供應鏈響應速度。” 項目采購負責人李先生介紹,施工期間曾臨時需要追加 10 噸特殊色號的水包砂,藍翠鳥憑借多元化的原材料儲備,僅用 3 天就完成了生產配送,而同類企業通常需要 7-10 天。這得益于藍翠鳥在廣西南寧建立的區域原材料儲備中心,中心儲存了 12 種常用骨料和 8 類基料半成品,可根據項目需求快速調配生產,徹底擺脫了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。
目前,該住宅小區的外墻施工已完成 60%,藍翠鳥的水包砂產品在經歷幾場暴雨后,墻面依然潔凈如新,沒有出現任何泛白、流掛現象。現場監理工程師在驗收報告中寫道:“涂層平整度高,紋理自然,防水性能優異,完全符合設計要求! 項目方表示,后續二期工程將繼續采用藍翠鳥的產品,并計劃將其納入戰略合作供應商名單。
此次合作再次印證了藍翠鳥在原材料創新方面的成果。通過建立 “國產替代 + 本地采購 + 自主研發” 的多元化供應鏈體系,企業不僅突破了特定原材料供應的限制,還實現了產品性能與成本的雙重優化。在建筑涂料行業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劇的背景下,這種 “不被供應鏈牽著走” 的能力,正成為藍翠鳥贏得市場認可的核心競爭力,也為行業破解原材料依賴難題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。隨著柳州項目的推進,藍翠鳥的技術實力與供應鏈優勢將進一步在華南市場打響,為更多建筑項目提供穩定可靠的涂料解決方案。
藍翠鳥水包砂護航柳州新小區,原材料創新破供應依賴